serif"; font-size: 10.5pt; -ms-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吸引力。同时问题设置需要考虑其有效性。因此每节课梳理重点解决的问题,设计成短小简单,但指向明确、信息量高度浓缩的问题,既激活学生学习思考的兴奋点,又在潜移默化中达成对知识点的全面扫描,系统归纳的目的,再加上后续交流互动环节的思维碰撞,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提高复习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复习教学更趋有效。
3、 紧凑的专项讲评
根据训练实际设置讲评专项,如“有机合成路线的流程设计”(略)
4、
紧凑的训练方法
根据测试中存在的问题,精选试题,限时训练,及时讲评。(略)
,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万博投注高三化学备课组 2017/8/30
一、
研究江苏化学高考
1、2017年江苏化学高考试题回顾
试卷题型稳定、难度层次分明。整个化学试卷在题型设置上,延续往年的一贯做法: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等三个部分,题量总数为21题,并且在各模块中考查的内容与能力要求等方面,也与往年保持基本一致。试题在编排方面,依以上三个模块,鲜明地呈现出从对化学知识点的全面而基础的考查逐渐过渡到知识的综合与运用、学科方法的应用和思维能力要求从单一走向多元、试题难度也逐渐增大。这样一种“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的变化趋势,有利于学生在完成试卷时,平静心绪、渐入佳境。
试卷考查的知识内容基础、全面而又不失新颖与创新。化学试卷保持了以往的命题风格,在化学基础知识的中融合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考查、关注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尤其是将学科观念融合于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之中的命题方式较为新颖而别致。如选择题10在控制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与实验方案的评价、选择题14中的对称思维的应用等,都体现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在非选择题的16题中两次电解过程:一是电解Al2O3得到金属Al和O2是教材中的内容,落点非常基础,将此与电解Na2CO3溶液相联系,又变得十分有趣。后者在离子交换膜的帮助下,伴随着电解的发生,使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发生逆转,这不仅体现出新技术对传统的电解过程产生的影响,而且带给学生以学科概念上的拓展和观念上的突破,是考试对学习行为的引领。又如20题在对吸附剂吸附效果的探究与分析中,咋看不明就里,如果学生一旦突破了化学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边界,将H3AsO4、H3AsO3以及吸附剂在不同pH范围存在形态相联系,从电荷的角度解释吸附剂吸附效率变化的原因,就变得非常简单,这体现出人们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真实的认识过程。
2、关注历年高考试题分析
与命题者对话的途径:《考试说明》和《2017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内容主要包括试卷的结构与能力指向、试卷的特色及命题分析[命题的意图、解题的思路、答题分析(得分率、主要错误等)]
3、关注课程改革对高考化学试题的影响(将下表)
表1 2017年高考化学学科(江苏卷)试题考查能力和素养指向
题号
|
考查内容
|
能力与观念
|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1
|
化学与环境保护
|
温室效应,环保意识
|
社会责任
|
2
|
化学用语
|
化学符号的识别与应用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3
|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4
|
实验装置与操作
|
化学实验装置的识别与应用能力,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
实验探究
|
5
|
元素周期律
|
元素位构性关系的思想,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能力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6
|
离子方程式
|
守恒观、微粒观、化学语言的识别判断、转化运用能力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7
|
物质的转化
|
物质是能够发生转化和物质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观念
|
变化观念
|
8
|
化学反应原理
|
能量观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9
|
离子共存
|
物质及其变化是有条件的观念,理解分析能力
|
变化观念
|
10
|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
能量观、变化观、平衡观
|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
11
|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
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的思想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12
|
化学反应原理
|
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观念,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13
|
实验方案的设计
|
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的应用能力,基于证据的推理能力
|
实验探究,证据推理
|
14
|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
|
电荷守恒、元素守恒、思维的全面性
|
宏微结合、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
|
15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化学平衡观和化学基本理论的应用能力
|
平衡思想、证据推理
|
16
|
元素化合物的转化
|
信息获取能力、化学语言能力,化学问题解决能力
|
变化观念,证据推理
|
17
|
有机化学基础综合
|
化学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有机化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
变化观念、证据推理
|
18
|
化学综合计算
|
化学实验能力,化学计算能力,化学结论表达能力
|
变化观念,证据推理
|
19
|
化学实验综合
|
化学观察能力,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能力
|
实验探究
|
20
|
综合探究
|
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分析、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
证据推理
|
21
|
结构与性质
|
物质结构性质观,化学模型建构和应用能力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模型认知
|
二、
化学高考复习的实践与反思
当前的江苏省高考模式下,高三选修的复习面临诸多挑战。我校高三化学周课时数为4+1。如何利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较少的习题训练量,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是摆在高三化学教师面前的最现实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17届高三化学备课组经过研讨提出“开启高三复习的紧
凑模式”。即高三化学复习需要四个“紧凑”:紧凑的复习安排;紧凑的课堂教学;紧凑的专项讲评;紧凑的训练方法。
1、 紧凑的复习安排
基础复习阶段(第一学期至第二学期3月初),整合“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资料,编制微专题复习资料。重点专题阶段(第二学期),根据考试说明选取高频知识点逐题专项训练。
2、 紧凑的课堂教学
高三复习不应是毫无新意的知识点和方程式的罗列,那样对学生没有多大的
学校概况 |